《欲海回狂》上卷

  劝少年(共四则二法一戒一法戒)

 

  少年谁不想享受富厚,而淫者偏赤贫;少年谁不想金榜题名,而淫者偏运蹇①;少年谁不想早生贵子,而淫者偏无后;少年谁不想健康高寿,而淫者偏早夭。一日风流,终身困苦。有志者,不可用这宝贵的上事父母、下育子女之身,迷恋于寻花问柳。后生可畏,对于这样的事千万要慎重啊!

  注:①蹇(jiǎn简),艰难。

  补充: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孔子以“气”为主帅,解释人生从少到老需要戒备警惕的地方。“气”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元气是先天之气,是生命的主宰;血气是后天之气,保持生命的外在形态。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是辩证统一的,后天之气来源于先天之气,保持旺盛的血气,就能保持旺盛的生气。但是,每个人从天真无邪的孩童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这一段人生历程中,因受环境的影响,个人气质往往会因外界干扰而受不良的影响,因元气耗散而过早地衰老。所以孔子告诫青少年要戒色,中年人要戒斗,老年人要戒贪。做到了这三点,人在一生中就会有定力,元气不衰竭而延年益寿。孟子说:“吾素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正是一种非凡的气质,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学生时期,戒之在色,即是性的问题。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体质并没有完全成熟,但男女性的要求已经萌发。如果不树立远大的理想,就会沉迷于早恋之中。因为有负疚感,性格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下降。问题不在早恋本身,主要问题在于过重的心理负担。没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搞好学习?孔子提出的此三戒,主要是从思想予以提防。已经犯了,也不要紧,只要悬崖勒马,依然成为优秀的人才。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浪子回头金不换。当然最好是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时时从思想上加以警惕。持戒秘诀,在于观心。为了使青少年保持清醒的状态,我曾经写了一首诗,叫作《锁》,内容如下:

  请不要

  过早地打开这把锁

  尽管门内的世界

  令人神往

  可是,过早地开锁

  你就会迷失方向

 

  一把锁

  锁住一个未知的世界

  且把这个秘密锁住

  我们正年轻

  这门外的时光

  不能荒废

 

  你不用担心

  终有一天

  锁将开启

  门会打开

 

  青少年往往不能控制感情,不知不觉地进入早恋。自以为已经长大了,不让亲人朋友知道自己的事情,渐渐发展,以致于偷吃禁果,甚至堕胎,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警惕自己,听此劝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皋 

  (出自《唐氏谱》)

  歙(xī西)县唐皋(ɡāo高),少年在灯下读书,有个女子引诱他,多次将窗纸舔破。公补好后,就题字在上面说:“舔破纸窗容易补,损人阴德最难修”。一天晚上有位僧人经过他的门口,看见一块状元匾额,左右挂着两个灯笼,上面书写舔破的那两句话。感到惊奇而询问,才省悟是神火。后来果然大魁天下。

  按:窗前题语,门外悬灯。感应之机,如此之快!

茅鹿门

  (出自《茅公文集后序》)

  归安茅鹿门①,少年时在余姚游学,拜钱应杨②为师。钱氏有婢女偷偷窥视,假装到书房呼猫,意欲相就。公正色说:“我远出从师,若以非礼相犯,怎能回家见父母?又怎有脸面对你的主人?”婢女惭愧而去。后登科,以文章闻名于世。

  按:念亲,仁也;尊师,义也;守节,礼也;不惑,智也。一不淫,而四善就全部具备了。

  注:①茅鹿门,即茅坤(1512-1601),明代著名散文家,是“唐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浙江归安人,嘉靖进士。

  ②钱应杨,明代“台阁体”派著名作家。

 
陆仲锡


  (出自《广仁品》)

  嘉靖中,陆篑(kuì愧)斋的儿子仲锡,是异才。随师邱某住在京城,窥视对门的一个女孩,师不加禁止,还怂恿他说:“都城隍最灵,为何不祷告遂愿?” 仲锡因而前往。当天晚上忽然梦中狂哭,众人惊骇问因,他说:“都城隍追我师徒了。”

  再问原故,哭着说:“神查我两人禄位,我名下注甲戌状元,师无所有。神将奏闻上帝,削我禄籍,师则抽肠,以此惩罚。”说完,哭犹未止。而馆僮①敲门,正好报告邱某已毙于绞肠痧②了。后陆果以贫贱终身。

  按:择师训子,最宜谨慎。邱陆师徒,其鉴不远。

  注:①僮(tónɡ童),旧指男性童仆。

  ②痧(shā沙),中医指霍乱、中暑等急性病。

 

莆田二生

 

  (出自《欲海晨钟》)

  莆田有表兄弟二人,一同读书,交谊很厚。甲貌丑而富,乙貌美而贫。甲向一富家聘娶继室,对方一定要看到女婿的长相才答应。甲恳求乙代替前往,富家就答应了婚事。将要结婚,又要求亲迎,甲又恳求乙前往。刚到,天忽大雨,隔山难回,富家就留女婿住宿。乙谦让再三,又不敢明说讨骂。而富家恐怕坐失吉期,就想要即时成礼,乙坚决推辞,不听从。等到就寝,不敢解衣。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仍旧留宿,还是不敢接近。第三日迎娶到甲家,甲得知此事后很生气,向县衙告状,县令雷应龙审讯。乙哭诉真情,验知非伪,就对甲说:“你的妻子既然已经同别人共宿,道义上不可再归你,你不怕无妻。”又对乙说:“您不欺暗室,天以此女赐给您,聘金我代偿。”就拿三十金与甲,而命女与乙为夫妇。

  按:想骗外家者,弄真成假。不欺暗室者弄假成真。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