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面 1 共 5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民国64年7月1日海潮音 ◎ 名山禅窟礼谒高僧 又一次礼谒了素所崇仰的清净僧──台北县土城乡清源山上承天禅寺中的广钦老和尚。 这位现年八四高龄的老僧,曾以禅定功夫,不食烟火,只吃水果,故有“果子和尚”之雅号。如今,为了接引远来的香客、游客、洋客和满怀狐疑意存问难的闲客,方便开示之余,也会偶而啜几口薄薄的麦片汤。他的精神好极,眸子清明,听觉聪颖,步履安详,气韵生动,比往昔任何一次所见都好。他说已经三年未下山,但也不准备讲经。 安坐在地藏殿中不求闻达的广钦长老,他的盛名,却默默地正在韩国、美国、欧洲迅速传布,也在国内年青的学子群中传布,因为他告诉他们:“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 向来不问俗事只谈修持的高僧,这次却意外地以非常亲切的笑容来欢迎我们,并破例地与我们大谈僧事,使我们受宠若惊,猛然想起,这不是他一生行持的写照吗?对!这真是他吐属平凡寓意深切的箴言! ◎ 山花含笑鸟语迎人 三月九日清早,天色灰濛濛的,虽无雨意,也不见得会放晴,是个乍暖还寒的星期日,本想在家沏杯好茶,读些佛经,忽然记起昨晚曾与任教三军大学的丁肇强居士有约,要去土城承天禅寺瞻礼广钦老和尚,遂匆匆用过早点,向车站绝尘而去。 到了公路西站,黑压压一片人潮,去登山的、郊游的、赏花的、钓鱼的,挤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在人丛中找到他,竟是西装毕挺,披挂齐全,如赴盛宴模样,原来他是初度晋谒,坚持一定恭敬诚信,不但事先沐浴,换着新装,也不杂饮食,拒进早进,使我惭愧不如。登上公车,居然那么凑巧,不但天气回暖,太阳也张着笑靥,从厚厚的云层里钻出来了。 车到土城,徒步登山,山道幽静,鸟语迎人,花吐清香,树发新绿,使人俗虑顿消。到了半山亭,每隔数十公尺,路旁就有一块信众捐建的石碑,碑上刻着佛、菩萨的圣号,朝山的男女,已络绎于途,各怀虔诚,徐步向前,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参礼古刹的境况,便有几分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此山开辟未久,少了几棵合围的古松,松涛清响无从领受罢了! 进入禅寺,山花含笑,林木苍翠,高僧住处,毕竟又有一番风光。先在大雄宝殿礼过佛,慕直向地藏殿行去,安坐在门口的老和尚,老远就向我们招呼,慈祥亲切,如迎远归游子,其发自内心的愉税,为历来所仅见。 ◎ 古佛风范不可忘记 他把我们让进殿左的沙发椅上坐定,愉快地为我们说开示,从山居的近况说到弘法利生的规范,整整为我们说了一个小时。 他说:“近年来经常有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学人或僧侣上山来参究佛法,他们既怀着诚心,也怀着疑心,经过简单的说明,莫不皆大欢喜,轻松愉快的回去。还有国内年青的大、中学生们、老师们,信佛的虔诚,见解的深刻,也令人欢喜,这都是值得欣慰的事。他们无论用语言或文字,直接或间接去宣扬佛法,对社会都会发生良好的影响 。” 叙过家常,话锋一转,他就对现在的僧团有了感触。他说:“社会环境在变,僧团的环境也在变。从前我们在丛林里的作法和现在的出家人的作法就大有差别。从前的出家人比较重视佛法,成天在行、住、坐、卧中办道,现在为环境所迫而出家的人多,因此,为自己的利益而奔忙的人也多,真正为佛法弘扬而尽心的人就少了。” 接着,他就说明理由。他说:“佛法是出世间法,与世法毕竟有别,过去佛的风范犹在,我们不可忘记。遗憾的是现在的出家众不自觉的将政治也带到佛法中来,以观光、出售佛的帷像、塑像、画像来弘扬佛法,这样向工商社会看齐的做法,就戒律来说是有抵触的,就是‘不如法’。” ◎ 戒律主要戒自己 于是,他以丛林规矩来作证,加强他的论点。他说:“丛林规矩,不论你是学禅、学净,还是学天台、学法相,都讲老实修行。现在大家多为生活忙,修行只是应应景而已。难道会看经、会穿袈裟就成了僧宝?也有人拿起笔来能够写写,也归不到佛法这一边去,说起来也是遗憾!”他又感喟地指出:“从前的丛林,以救济灾荒与施舍穷困来与社会结缘,消灭苦难;今天台湾各道场的做法恰恰相反,大家尽在比赛谁个的斋饭做得好,以拉拢社会上有钱和有地位的人,这样成天在声色货利里打转,与佛法的距离就远了!” 谈到僧众与居士之间的关系,老和尚谦称僧团做得太少,没有产生领导作用。他举了两个例:第一个说法师们没有切实的去和居士们说明佛教的佛、菩萨与道教的神祇有什么不同。到了今天,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土地公、城隍爷、文昌帝君、关公、妈姐、赵公明、吕纯阳等与佛、菩萨供在一起的寺庙还多的是,实在不应该。其次说到戒律,出家人也多未深究。他说:“戒律主要在戒自己。不是光教人做,自己不做。” ◎ 佛法未衰,兴衰由心 讲到这里,他才郑重的将国内外许多人问过他的这个重大问题的答案说出来:“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他接着说明:“因为人心衰,所以社会风气乱,道德水准堕落,佛法自然不兴了。无世间法就无佛法,要佛法兴盛,就应该在人心上做工夫。”于是,他庄重的念出三句人人皆知的老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但是这三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来,就有千钧之力,震得我们在座人的耳膜都嗡嗡作响! 接着,他为这三句话打个浅近的譬喻来作解释。他说:“现在的读书人,作兴到国外去留学,特别是到美国和欧洲去。这些西方国家,就是不重视伦理道德,只讲求科学技术,尽管技术学好了,还是皮毛,做人的道理没有学,纵然一个个都得了博士学位回来,于国家、于社会,严格说起来,并无多大用处!” ◎ 梦在六道不出娑婆 老和尚说:“他们(指西方人)以物质文明点缀了花花世界,却又以不能明礼尚义而使世界发生动乱,引生灾难!”因此,他说:“西方人不容易了解‘人身难得’这句话的道理,自然对‘众生(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皆有佛性’更无从体会了。我们的身体会坏,佛性却不会坏;众生虽有佛性,却天天在做梦,连吃三食还是在做梦。梦在六道轮回,不出娑婆。要出娑婆,就须有缘得闻佛法,并照着它的道理去做。” 他说:“社会并不是照佛法组织起来的,但是娑婆世界向往佛法。因此,戏身佛法的出家人,不可自己被社会染污,应该以自己的行愿去净化社会。出家人是为舍名利而出家,现在竟也有人为名利而明诤暗斗,真有失出家人的本分!不从苦修入道,不忍辱精进,竟跟社会上的人一样去搞派系,试问:这样怎么成得了人天师表!?” ◎ 由苦入道行愿相继 一阵感叹的话说过,他又把话题转到过去佛、菩萨的修持上来。他说:“过去的佛、菩萨都是苦修的,有的修几生,有的修几多劫,生活淡泊,不妄造作,所以能开悟,了生死。现在的人多不想吃苦,也不相信佛、菩萨为佛法而舍命的道理,因此入道很难!”他说:“过去的佛、菩萨,各各愿力不同,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修行人应该效法佛、菩萨,每人至少发一个愿,永持勿失,直到成佛而后已 。 上山的信众与游客越来越多,有的憩在殿内,有的站在殿外,老和尚看他们一双双带有祈求的眼光,知道还有许多问题待理,才以坚定的语气作结论:“佛罄未衰,而是人衰!”接着,以鼓舞和嘉许的神情告诉大家:“在家居士近年来在护法上的成就颇能尽力,但是,还要精进,不可满足。只要真心学佛,不问在家出家,都可成佛。” ◎ 丛林修持不在言说 广钦老和尚的谈话,如江河倾泻,开口以后,就插不上嘴,只有道一师的口译,不断传述。真奇怪,往常听开示,多半靠译人,这回忽然耳根灵光起来,几乎可弄到七成左右,句口发自肺腑,切中时弊,令人感激莫名。但是他到底未曾谈到宗门的修法,而这正是年青学佛人所想知道的,于是我以恭敬恳切之心,请他说一说“时下修禅,是否禅、净双修最为逗机?” 他说:“禅非关色相,非关话头,(参话头是参佛)不在讲话,不在弄神,只求入定,能定就有禅。近百年来,学禅人多从念佛打基础,这确是一条路,但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因此我不劝大家也走这一条路。” 礼谢出来,到斋堂用过午膳,就与丁兄折往后山的日月洞去。这是当年广钦老和尚的住处,现在传良法师在那儿安单。修持平实,接众谦和,是一个难得的龙象。回程路上,想起寺内清淡的斋供,大众安和的行止,高僧悠然的慈颜,山野宁静的幽风;谁说我们国内没有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