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回狂》导读

 

欲海回狂原序

  辛酉夏末,我与周君在荷亭畔乘凉,促膝谈心,谈古论今,因而谈到福善祸淫之理,周君喟然长叹站起来说:“色欲迷惑人,太厉害了!贤人智者尚且难以提防,何况其他人啊?”我低头徘徊良久,私下里想,与其口说劝人于一时,不如著书劝人于千古,因此就建议周君编写这些内容的书籍。周君说:“我印行《万善先资集》,已经两年了,因资金有限,出书还有一段时间,怎么还有力量做其他的事?”我说:“如果是做有利于天下的好事,我是不会吝惜自己的钱财的。”周君听后很高兴,就发心编写。光阴似箭,忽然到了今秋七月庚午,我又向周君提出曾经说过的事。周君即于当天,焚香洗手,握笔构思,每发一论,必定要寻本溯源,启发人心。又广泛汇集三教典籍,以作参考。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书成之日,瑞相纷繁。我于是募工刻板,出版发行,广为流传。惟愿见者闻者,作清夜之钟,饥乡之谷。放在案头,每天玩赏。如此下去,则智慧开发,福缘永远随身。至于此书探源发奥,五彩缤纷,雅俗共赏,当世自有巨眼看出,我又何必再作评论呢?

  康熙廿一年壬戌十一月既望,姑苏顾萼青林氏题

  懿德可敬

  (出自扬州甘泉县志)

  元秦昭,扬州人,年青时游京师,已经登船了。他的朋友邓某,持酒送行。正饮时,忽然抬来一个绝色女子,邓命她拜昭,说:“此女是我给某部某大人所买的妾,乘君之便,敬请带去。”昭再三不肯,邓生气了,说:“您怎么如此固执呢?既然不能带去,此女就归您了,只不过二千五百緍钱罢了。”昭不得已,只好答应答应同行。当时天已热,蚊虫很多,女因无帐而受苦,昭就叫她同睡在自己的帐中。由内河经数十日至京,把女子交店主娘照管,自己拿邓信访人。找到后,那人就问:“你来京可有家眷同行吗?”(言下之意,若无家眷,孤男寡女肯定就有问题了)昭说:“只我一人。”此人马上面色难看,很不高兴,只因有邓某的信,勉强叫人接女至家。至夜,才知女未破身。此人深感惭愧。第二天就送信报邓,极其称赞秦昭的道德修养,随即前往拜访昭,对他说:“阁下真是盛德君子!千古少有!咋日我很怀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惭愧感叹,无法表达。

  按:秦昭之心,若非了无人欲,浑全天理,与此绝色女子,日同食,夜同寝,经数十日之久,能无情欲吗?秦昭固然是盛德君子,此女也属贞洁淑媛,懿德贞心,令人景仰。因附于此,用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戌,释印光识。

 

  凡例(十二则)

  一、此集分三卷。首卷搜集往事,是为了引发戒淫之心。次卷逐条分析,是为了开陈戒淫之道。末卷设为问答,是为了坚固戒淫之根。由浅入深,不容倒置。

  二、集中所引因果及古人议论,出于何书都逐一注明,务必可考。设互见他本。则错兴之,以例其余。

  三、古来贞淫二案,每多脍炙人口,如果不是事迹显明,概行删去。现在因果,从未刊行的,间多录之。

  四、昔人纪事,往往连篇书写,不分门类,故读者容易生厌。今独因事标名,因名立劝,处处豁人心目。

  五、首卷事迹,采于百家之书,其间雅俗繁简,各各不同,今则加以修改,如出一手。

  六、戒淫等书,前人有很多阐明发挥,但大都引证旧事,用以劝戒罢了。欲其将下手工夫,一一屈指于中,卷之万象包罗,则从来未有。

  七、劝世之文,有人初看如长江大河,很是可喜。但等到仔细一看,只有一二语弄懂。此集痛除此病,故受持一篇,都言简意赅,名虽戒淫而经世之道都在其中,读者千万不要走马观花,辜负良苦用心。

  八、淫欲之源都产生于爱,爱心不断如草留根,向春又发,故中卷“不净等观”,从未有淫欲之前,断其或有淫欲之念,身体力行,才见其好。若用躁心阅读,以为无关本旨,则失知音了。

  九、前二卷中,戒淫之道已经完备了,但为什么,不能无疑。故末卷作百番问答,以成一集之大观。

  十、世人切身之患,莫大于生死,不问儒释都当究心。故中下二卷内,凡生死之故,幽明之说,都以个人的眼光,略述一二。

  十一、本集三卷,细分起来有数十册,都算定字数,单独起讫,不惟便于增补,且处处可作斗方,粘之座右。

  十二、著书问世,原系极难之事。俗则不合于文人,雅则难通于民众。对于愚者即使再浅显也还嫌太隐讳,对于智者即使再精到也还嫌太粗糙。即使圣贤再来,也不能尽满所有人的意,何况我辈后学呢?此集所论戒淫,有为保家而发者,有为保身而发者,有为获福消灾而发者,有为修身养性而发者,有为超生死出三界而发者。譬如药草店中,万物皆备。惟在自识其病者取之罢了。

  玉峰怀西居士识

 

  援引大藏目次

  《华严经》《法华经》《般若经》《宝绩经》《楞严经》《圆觉经》《涅槃经》《佛本行经》《密严经》《阿含经》《法句喻经》《过去因果经》《梵網经》《杂譬喻经》《禅秘要经》《普耀经》《出耀经》《威德陀罗尼经》《维摩经》《三戒经》《八师经》《处胎经》《摩耶经》《修行道地经》《僧护经》《优填王经》《提谓经》《月上女经》《摩邓女经》《业报差别经》《莲华面经》《尼乾子经》《造像经》《七佛灭罪经》《禅要呵欲经》《大阿弥陀经》《优婆塞戒经》《四十二章经》《日明菩萨经》《贤愚因缘经》《起世因本经》《楼炭正法经》《十二因缘经》《正法念处经》《观佛三昧经》《佛般泥洹经》《戒德香经》《瑜伽论》《智度论》《俱舍论》《释迦谱》《观经疏钞》《显密圆通》《准提净业》《法苑珠林》《净土文》《正讹集》《法喜志》《竹窗三笔》《现果随录》《稽古略》》

 

援引儒书目次(道书附)

《易经》《书经》《四书》《礼记》《左传》《列子》《庄子》《周书异记》《史记正义》《前汉书》《后汉书》《淮南子》《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宋史》《元史》《文献通考》《北山录》《广仁品》《广仁录》《迪吉录》《懿行录》《知非集》《唐氏谱》《节义传》《张子语录》《皇明通纪》《郑景仲集》《茅鹿门集》《罗状元传》《三教平心论》

《欲海晨钟》》《戒淫汇说》《科名劝戒录》《冒宪副纪事》《不可不可录》《续笔乘》《文昌化书》《文昌宝训》《感应篇集解》《感应篇说定》《感应篇广疏》《感应篇图说》《感应篇瀹注》

 

  欲海狂回集目次

 

  卷一 法戒录

  总劝(因果二则一法一戒)

  劝有官君子(五则四法一戒)

  劝将士(二则一法一戒)

  劝求功名者(八则四法二戒二法戒)

  劝塾师(二则一法一戒)

  劝少年(四则二法一戒一法戒)

  劝不和其室者(六则二法四戒)

  劝求嗣者(五则皆法)

  劝求寿者(三则一法一戒一法戒)

  劝遇难者(三则二法一戒)

  劝医士(二则皆法)

  劝商农工贾(六则皆戒)

  劝亲狎妓童者(二则皆戒)

  劝悔过(三则各兼法戒)

  劝犯根本重罪者(三则皆戒)

  劝发心出世(引经十则八法二戒)

 

  卷二 受持篇

  居官门(十科七十五条)

  居家门(十科一百条)

  广戒门(十科一百二十条)

  灭罪门(七科六十条)

  经要门(四科二十四条)

  胎狱观(不分科三十九条)

  虫寓观(不分科十九条)

  不净观(六科十二条)

  四觉观(四科四条)

  九想观(十科十条)

  轮回观(十七科十七条)

  天欲观(五科五条)

  因缘观(不分科二十四条)

  解脱观(不分科十七条)

 

  卷三 决疑论

  统论淫业类(八问答)

  因果析疑类(八问答)

  杂问防淫类(十问答)

  受持破惑类(十问答)

  胎娠差别类(十二问答)

  形灭神存类(六问答)

  中阴异同类(七问答)

  性学阐微类(七问答)

  恶道缘由类(十问答)

  婚嫁穷源类(八问答)

  忏业往生类(七问答)

  如来应化类(七问答)



 
< 上一篇   下一篇 >